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一个人越来越好的2种“祥兆”,你身上若有一种,就值得恭贺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该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说,老子的很多大智慧都是从悟透大自然而来,并顺应自然之道,继而得出真正的人生真谛。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柔克刚”这些大智慧,都是属于道家思想的核心。而它们也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事物或现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善下,故能成百谷之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是天底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够水滴石穿,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我们若能悟透这两条道理,学以致用,应用在为人处事当中,也可以受益匪浅。因为一个人身上自带贵气,越来越好,往往也会有这2种“祥兆”。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分析!
1、静虚;
静虚所至,慧自生;
不争,是老子的大智慧,它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气质就是“静虚”二字:内心宁静致远,虚怀若谷,不争名利,泰然安康。要想做到一个人“静”字,首先要闭嘴,净口才能修身。要想做好一个“虚”字,首要学会释怀,净心才能寡欲。
老子《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就是:说话多了,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先让自己身体静下来,才能神定,继而气定,最后达到心静定的境界。
现代国学大师曾仕强在某场演讲中告诫大家:“有任何刺激过来的时候,把嘴巴闭起来!所有的祸患都是从嘴巴这里出来的。嘴巴一闭起来,它的刺激就会上升到脑海里去,就会转来转去,这就叫做谋定而后动。”由此可见,净口,身静,可以增长智慧谋略!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也认为“静能生慧”。因此三家都极力倡导静坐的修行功夫,通过冥想而增长智慧。总而言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大学》中更是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缜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更是说明了“止、定、静”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再来看“虚”字!
用道教来理解就是“弱”的意思,用佛家来理解就是“空”的意思,用儒家来理解就是“谦”的意思。这三个字看起来都不起眼,但却都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也是自带祥兆的迹象。
比如说,道家教人主动示弱,实则是寻找时机,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佛家极度推崇“空”的修行境界,将能修行达到空境界的人被称之为佛;“满招损,谦受益”是儒家经典书籍《尚书》中的重要观点,《易经》中的“谦”卦也是大吉大利之卦,告诉大家:谦卑是最有益的处世为人之道。
所以说,虚就是为了更好的“实”,“下”就是为了更好的“上”,“不争”就是为了更大的争。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大自然的规律是,不争才能经常胜利,笑到最后。
静能生慧,静能修身,虚是为了更好的释怀,怀有一颗空杯心态,才能装得更多,进步最大最快。所以说,“静虚”是一个人身上自带贵气的“祥兆”,你若有,就要恭喜你了。
2、动柔;
动柔所至,力千斤;
水是最有灵性的事物,它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水是无形的,不拘泥于某一形式,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它可以做到“动柔”。水往低处流,藏污纳垢,包容万象,停留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反而最接近于“道”。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正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功夫巨星李小龙深谙“水之至柔”的智慧,他在论述武功的时候说道:“一个好的武术家就像水一样。为什么?因为水是无形的。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吧。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将水倒入杯中,它变成杯的形状;将水倒入瓶中,它变成瓶的形状;将水倒入茶壶中,它变成茶壶的形状。水可静静流淌,亦可猛烈冲击!”
人的牙齿是硬邦邦的,一碰就碎,但是舌头是柔弱无比的,因此最终牙齿都掉落了,而舌头完好无损。可见,刚强终是胜不过柔弱。
门是形式固定的,但是门轴是可以变化的,当门已经腐朽了,门轴却好好的。可见,偏执总是比不上圆滑。正如《易经》中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能变才能通,能屈才是伸,肯下人终能上人。
当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但死了以后的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由此可见,坚强的东西往往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往往属于生长的一类。
一个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若能悟透“动柔”智慧,便可以柔克刚,游刃有余,进可攻退可守,最终达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奇效。
曾国藩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47岁以前,做人做事刚强不屈,堪称是“人至察则无徒”,得罪了不少人;他带领湘军剿灭太平军的工作也开展的很不顺利,甚至因为他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有问题,直接得罪了咸丰皇帝,导致自己在家闲了快一年。
但是咸丰八年7月份后,曾国藩再次出山被重用,一改之前做事刚硬的态度,用“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这12字道家箴言来自勉;做人做事变得更加圆融、变通,人缘越来越好,事情也越来越胜利,最终众人拾柴火焰高,取得了平定太平运动的绝世奇功。所以说,“动柔所至,力千斤”在曾国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比如,刘邦天赋一般,但从善如流,善于使用人才,又能屈能伸,最终得了天下;而项羽天赋过人,但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完全听不见别人的良言,也不懂得反思和改变,始终墨守成规,喜欢按照自己的一套办法来做人做事,最后大失人心,失道寡助,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刚强奋进,固然能够成事,但不可持久,也难成大事,更容易得罪人。但是,该低头是就低头,有错就改,换个思路想问题,用“动柔”方式处理问题,往往可以收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所以说,“动柔”是一个人身上自带贵气的“祥兆”,你若有,就要恭喜你了。
结语:静虚、动柔都是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的大智慧,更是出自于大自然的“天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古都是这个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做人做事,若能符合自然之道,懂得顺应人心,才能越来越成功。一个人越来越好的2种“祥兆”——静虚、动柔,你身上若有一种,就值得恭贺!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