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谦虚
中国有句古训:“满招损,谦受益。”
其实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谦虚。
比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形容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如真诚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1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在《济公全传》里有言:“岂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沧海深矣,沧海之下还有地?岂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矣!”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越是半壶水,越容易响叮当。越是井底之蛙,越容易坐井观天。越是才疏学浅,越容易骄傲自满。
关于苏东坡,有这样两则故事。
苏东坡少年时才智过人,经常受人夸奖,便渐生傲气,就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老者来拜访,给了苏东坡一本书,向他请教几个生字。苏东坡接过一看,
谁知第一行就读不下去了,越往下看,生字就越多,他不由得脸红了。
老者笑吟吟地走了。于是,苏东坡就重新写了一幅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俗话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
一个人越是没见过高人,越是没太多见识时,就越会狂妄自大,但真正的强者,多半都是谦虚的。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
苏东坡曾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后,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
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在重阳之日,他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
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于是,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羞愧不已。
有一句俗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其实在这个世上,卧虎藏龙之士,多如牛毛。才高八斗之人, 更是俯拾皆是。
当你知了天高,懂了地厚,就不会妄自尊大,自取其辱,就能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人有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无论你多么见多识广,
多么博学多才,多么造诣高深,也有不知道,不透彻,不明白的地方。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之间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中医,很快就把病治好了。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
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因此不肯收他为徒,于是华佗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学到了治头风病的绝技。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居然是名医华佗。
李斯在《上书秦始皇》曾言:“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其实越是聪慧之人,越不会居高自傲,因为虚心求学于比自己厉害的高手,不仅不会吃半点亏,还会让自己从中受益。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当时老子对他说:“仲尼啊,论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行礼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自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孔子因此变得更加博学。
谭嗣同曾言:“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通常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虚心向他人广泛学习精进,从而让自己集大成,成大器,丰满羽翼。
越是平庸之辈,越会固守在自我的小天地,自立为王,自命不凡,自视甚高,最终让自己变得愈加狭隘和片面。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道德经》里有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其实人之所以傲慢,是因为他胸中的无知。但越是有大成就者,越能看到别人的优秀,也越能认知到自身的不足。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
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
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大学》有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当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就愈会收敛锋芒,在为人处世上,也会变得愈发谦卑。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
然而扁鹊却坚决不受,说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
国王闻之稍感不解。
扁鹊解释道:“我二哥扁雁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还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之时,就能加以诊断并及时根治。
所以他只是在家乡的村里小有名气,村里人知道有小毛病可以去找二哥。
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
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所以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高明,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
只有我扁鹊,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
在《易传》里有言:“谦尊而光,卑而不逾。”
一个人越是学识丰富,境界高深,越能做到虚怀若谷,越不敢自夸自满。
盲目自信的人,多半因自我认知的受限,所以盲目自大,也看不清自己真实的水平和功力。
4
在这个世上,唯有韬光养晦,容纳百川,戒骄戒躁的人,才有更好的前途和未来。
越是鼠目寸光,骄傲自大,浮夸炫耀的人,越容易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诩优秀和卓越。
其实,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一个人唯有心中有更高的目标,才能心生敬畏,懂得“山外有人,人外有人”的道理。
一个人唯有渴望有更好的突破,才能放低姿态,懂得用他山之石,把自己打磨成一块璞玉。
一个人唯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狭隘,才能更加靠近真理和智慧。
你我共勉。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