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80129662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谭锦燕心理咨询:为何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者

发布时间:2020-04-29 07:39    浏览次数 :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为何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者总喜欢思考哲学问题?
 
这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临床上很多抑郁强迫患者,他们非但不傻,甚至思想有些还超越普通人。
经常会发现他们会思考一些诸如:“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活着、人死会去哪里”等哲学性问题。
尤其是强迫思维患者,他们的想法简直太奇妙了,很多时候你要感叹他们的逻辑思维。
生理性原因
 
曾经有研究,像是抑郁、焦虑这些状态可以观察到我们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几个脑区较活跃,这与审美感、自传体记忆以及一些“文艺”想法有关,此外许多艺术家、灵感丰富的人也可以观察到DMN的活跃。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精神分裂(疯了)来说,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确可以发现一些大脑病变的现象,所以他们会产生很多妄想甚至幻觉,所以脑回路和我们普通人是不同的,这也不难理解一些精神病人为何可以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家,他们也许真的可以领悟到普通人一辈子努力都无法感受到的一些东西。
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的需求并非统一不变,我们会随着时间与自己的身份处境不同而产生需求的层次化。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最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往往会向更高级一层获得需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人生的目标就是找到食物果腹;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对生命的追求是安全;归属与爱和尊重需求也一样,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缺失;“自我实现”是“少有人走的路”,只有那些低级需求真正满足的人才容易走上自我实现之路。
我是一个90后独生子,也曾患过严重的神经症,从小到大,我几乎不需要考虑关于基础物质方面的满足,但是身边不像那些非独生子那样周围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我经常需要一个人思考很多问题,想着想着就直接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性问题。
直到现在,我也经常喜欢思考关于人性深处以及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逻辑,说实话确实为我的工作和竞争带来了好处,但这背后思考的负担与惯性的思考压力确实为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负担。
比如过分思考那些深层次问题会让人消耗很多能量,并且有些东西真的是没有答案的,就像这世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所以有段时间我强迫思维爆发的时候,这些思想着实非常困扰。
人格特质作祟
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人大致都听过这个人格理论,心理学家按照心理特征的不同组合,将气质类型划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气质划分方法。
其中,抑郁质也是最容易引发神经症的一种人格特质,他们的特点就是敏感、多虑,能体察到一般人觉察不出来的事件。
 
但是有个问题,他们的抑郁特质更多是抑郁性认知:说一些在旁人觉得是“哲学问题”时,其实并没有思考的过程,这个话语更多只是表达他们的情绪而已,在抑郁心境中可能会思考得很多很多,然而这些思考是伴随着情绪而来又随着情绪而消失,也许是为了给情绪找到一些出口,但是是跳跃的、情绪化的、围绕着自身,所以自己越思考越被绕进情绪化的语言中,所以往往越“思考”越痛苦,这种应对抑郁心境的反应方式叫“沉思”。
这样久而久之就很难从这个漩涡中抽离出来,记得之前我有个来访者在看过《人间失格》后有颇多感触,他认为这本书全是讲述人性的黑暗,人间不值得甚至想自杀等,可是往往这样的书籍中更多是把黑暗暴露在阳光后,给人更多警示思考,也正是为了更多阳光渗入人间,所以理解偏差会造成这么大的问题。
所以警惕自己长期陷入哲学性反思,毕竟人活着要在烟火气的人间,所以过分抽离出人间将会格格不入,也对人生并无过多积极意义。
如果真说有什么精神症状能促进哲学思考估计只有躁狂/轻躁狂状态还有点可能吧。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 我们的电话15801296628
  • 我们的邮箱1467906644@qq.com
  • 商务合作QQ1467906644
  • 我们的微信号1831005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