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80129662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谭锦燕心理咨询:君子和小人有天壤之别

发布时间:2020-05-28 07:56    浏览次数 :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君子和小人,在团结人的方式上,有天壤之别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古人语境中的君子与西方的绅士比较接近,指的是有素质有品质而又有担当的一类人,东方追求君子人格,西方推崇绅士精神,价值观是一致的。
与君子对应的是小人,君子本义是“君之子”,也就是国君的儿子才称为君子。后来“君子”就用来特指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一部分人,与之对应的“小人”,指的是地位比较低的人,君子与小人并不是道德上的概念。大概到了孔子那个时代,君子、小人才赋予了德性的概念,原初的身份概念逐渐开始淡化。
 
 
道德概念上的君子、小人区别,特别明显,有一次谈到这个话题,孔子留下了一句话: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就是君子小人的区别。什么意思呢?周,指道义,比,指利益,这句话就是说,一个君子,他是用道义来团结人们,不会以私心来相互勾结,小人的团结与之相反,以利益来相互勾结,不会从道义上来团结人。
 
君子与小人,无论是价值操守,还是个人素养,都不允许他们去作为私利而相互勾结的行为,君子团结人的方式就是依靠道义,遵道而行,众星拱之。小人没那么多约束,以利益而勾搭在一起,也不难理解了。
用利益还是用道义,都只是手段,手段本无好坏,只有是否好用。但,若是从价值判断看,用利益团结人,势必会导致人心趋利,一切唯利是图,心中就没了是非之心。道义即正义,以此团结人,公允合理,人性向善,人间从而充满光明。这笔账是私心与公义之间的取舍,但,即便从私心来看,以利益团结人,也存在很多问题。
 
隋朝的思想家王通在《文中子·礼乐》中记载有一句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权相交者,权去则弃。” 王通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他从十五岁开始教学,学贯儒释道三家,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以钱财建立起来的关系,当金钱没有的时候,关系也就散了;以势力大形成的圈子,当势力不在的时候,圈子也就倾塌不在了;以权力建立的私人关系,一旦失去权力,就会被抛弃。
 
这段话今日读来,真有振聋发聩之感。王通的交往之论,道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任何靠利益维系的关系,必然以利始以利终,是不能长远的。纵观古今,也不难发现,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因利而交又因利而散的过往,甚至因此心生恨意,做出相互倾轧的事情也很常见,古人云“色字头上两把刀”,利字头上,何尝不是悬挂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剑呢。
 
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对“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补充,以道义相交,双方光明磊落,坦诚相待,看上去不能给对方带去现实好处,长远来看,却又是最符合双方最大利益的选择。以利相交,鬼鬼祟祟,算计来算计去,眼前看似有些利益可取,就长远而言,双方各打算盘,缺少信任,到头来关系破裂,最终得不偿失。
 
孔子说“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说的这层意思,小人之间眉来眼去,看上去站在一起,属一个战壕的兄弟,实际上啊,那种感情只有窗户纸那么厚,经不起风水雨打,只用手轻轻一戳就破了,哪能经得起考验。
人生在世,终究是守着道义做事来得踏实,建立在光明基础上的友情,也才走得久远啊。对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留言讨论!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 我们的电话15801296628
  • 我们的邮箱1467906644@qq.com
  • 商务合作QQ1467906644
  • 我们的微信号1831005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