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一个人,突然不发朋友圈了,或许正在遭遇这三件事
你有多久没有翻看过朋友圈了?反正我已经很久没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广告,文案一个比一个敷衍,让人只扫一眼就有闹心的感觉,很难见到的生活动态要么是晒业绩要么是秀恩爱,总归让看的人只能膜拜,却无力参与。
但朋友圈里也不乏有人在认真地抒写心情记录生活,这些人多半感性大于理性,他们从来都认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感情,于是会常常更新心情。
若一个风雨无阻写动态的人,突然不发朋友圈了,或许正在遭遇这三件事:
01
朋友圈内容遭到围攻,封闭自己的内心
常常看到这样的言论“别屁大点事就发朋友圈”也许发圈的人在情感表达上确实不太得体,但说出这种言论去攻击对方的人那可真是素质不高。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幸福的看法亦有差别,有的人就愿意分享自以为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有的人偏偏不爱看甚至看不上,于是这些朋友圈到了错的人眼里就成了“垃圾”信息。
当然,这世上大部分人看到自认为无用的“东西”后会稍稍避开,只要没有直接影响到自身就认可它的存在。
而有的人就显得格外“热血”自己不愿意看到什么便不允许该事物的存在,张牙舞爪奋力攻击,这就分外霸道,网络暴力亦是如此诞生的。
原本看不惯可以选择不看,却偏偏站在自以为是的“高点”上重伤他人。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高尚的,若有人表现不出雅,那他可能只是个平凡的俗人,可当有人在看到别人的“俗”后予以攻击,那便是恶俗。
一个喜欢发朋友圈的人,若有一天不再发动态,很有可能是其之前的内容被人攻击指责,为了不给自己添堵就封闭内心,停止分享生活。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如此拉开的,甲不说,乙不问,有一天甲开口说了,乙还不信,于是沟通感情和表达情绪成了最难开口的事情。
02
没有了展示对象,无心再发
很多人心中都有着一个很重要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感情都只是单向关系,最在意的那个人可能早已不记得你,哪怕对方在曾经的时光以及眼下的每一天里都清晰深刻地存在着,依旧不妨碍对方在其自己的圈子里仰望着另一人。
暗恋者最是多愁善感,拈花成诗,斟酒成词,无时无刻都恨不能狼毫蘸醋书辛酸,发朋友圈自然不在话下。
可当一个常年坚持发朋友圈的人有一天突然停笔,多半是因为突然的清醒或绝望,人的情感一旦走到尽头就会像停跳的心电图线,变成白纸上的直线,再也没了波澜。
若那个看不见的人,一直都看不见,坚持便成了钻不出的牛角尖,不少人会在某一天某个节点彻底断更朋友圈,不是他没了心情,而是没了心。
没有展示对象的句子就会褪去光环变回白纸上的黑字,单薄而寡淡,失了方向则无心再发。
03
生活中遇到了事情,固有模式被打破
当一个人生活中遭遇了重大的变故就会不再发朋友圈,比如失恋或失婚,总归是日子突然过得不好,怕有人担心更怕有人看笑话,便不会再发朋友圈。
变故给予的打击会让人成长,成长的过程犹如闭关修炼,痛苦且孤独,彼时不想同任何人交流,只想自己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世界每天都在变,每一秒都是新的时间,没有人能做到一成不变,就算自身从未想过要主动改变,大环境也会马不停蹄地将事态推进向前。
生活中,有的人选择了自我改变,至少手握主动权,有的人则走一步看一步,混一天算一天,只等固有模式被打破后再选择湮灭或重生。
无论湮灭或者重生都需要时间,那些突然一反常态的人,多半是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心态变了一切便都随之变了。
朋友圈既是私人空间又是社交场地,它像院子里的茶亭,有人时常亭下饮茶赏花,煮酒抚琴,有人却摆上了地摊,高声叫卖做起了生意,还有人干脆荒废了它。
无论哪一种都是当事人的选择,看或者不看皆由心抉择。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