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你与高手之间差的也许只是这四种能力
世界上有两种人,成功者与失败者。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就会有人吃着杂粮长大,家世背景,天生才智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肯定有其他人难以匹配的特质。
纵观那些有本事的人,大都有这四种能力。
你与高手之间,差的也许只是这四种能力。
1
控制脾气的能力。
发脾气是一个人的本能,控制住脾气才是一个人的本事。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内心一定足够强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统帅。
然而世人记住的,不仅仅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超强的情绪控制能力。
韩信从小失去父母,经常遭到歧视和冷遇。
有一次,一个五大三粗的屠夫看到韩信腰间配剑,猜想他是胆小之辈,于是想羞辱韩信,当众对他说:
“要么从我裤裆下跨过去,要么把我杀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没有胜算。
毅然选择了前者,忍受着巨大的侮辱,从屠夫胯下跨过。
然后,在众人的嘲笑中从容而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面对一群“无赖”的挑衅,韩信没有一怒之下拔刀相向,而是通过冷静的分析判断后,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虽受一时之辱,却化解了一场危机。
也正是这一跨,让他跨越阶层。
短短几年后位极人臣,统领百万兵马,成为战无不胜的一代“兵神”。
本事越大,脾气越小。
本事大了眼界就高,不是一点小吵小闹就能影响情绪,脾气自然小了。懂得提高本事,控制脾气,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越是厉害的人,越没脾气。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你对,就没有必要发脾气;你错,就更没资格发脾气。
一个能够控制住自己脾气的人,必定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们常常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而发脾气,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焦虑而抱怨,因为别人的一些言语、行为而情绪失控,甚至做出伤害自己、伤害感情的事情。这些并不是我们的性格造成的,我们只是没办法处理好自身的各种情绪。
有多少时刻,当发完脾气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其实也没必要发那么大的脾气,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可是,为什么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呢?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在不顺利的情况下,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人一辈子所犯的错误,80%都是因为没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特别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批评他人,而性格稳重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人士,大多都是性情温和的,因为他们知道发脾气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一个人能否掌控自己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掌控自己的脾气。好脾气带来生机,坏脾气触发危机。
一个容易失控的人往往是不成熟、不可靠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首先要学会不抱怨。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
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
然后再想想发脾气的后果。
有人之所以发脾气,有两大原因,第一个是知道发脾气也没关系,第二个是不知道发脾气会带来的后果。
所以人最容易犯的错莫过于把优雅给了路人,却把坏脾气给了亲人。对亲人发脾气,事后亲人会理解、容忍你,宁可自己难受,也会默默忍受。
但是对朋友、同事发脾气,事后便会影响之间的友谊,影响工作。
发脾气之前深呼吸,想想发完脾气以后的情景,换位思考一下,你肯定会冷静下来。
最后试着找出发脾气的源头,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部分脾气,源头都是微不足道的原因。比如别人只是看了你一眼,你觉得别人在瞪你,可能就怒火攻心,发了脾气。
那么你为什么不想想,有可能别人是觉得你美,所以看看你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发脾气前想想源头在哪里,然后再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大多数脾气是发不出来的。
2
自律的能力。
成功没有捷径,但有一条必达的路,叫做自律。
多少人羡慕成功者的精彩,却不愿意经历那些艰辛且残酷的自我管理。
一边在心里壮志凌云,一边在现实里浑浑噩噩。
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人生都是如此。
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量变足够了才可能促成质变。
最终却发现,只有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才能拥有开挂的人生。
萧伯纳曾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不论是体重,事业或是感情,唯有严格自我管理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自律从来就不是虚于表面的东西,他能够带给我们的,是内在的深层的改变,带领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人都想要变得更强大更出色,但没有几个人,能真正保持生活的自律。
“不自律”会带来一时的快乐感,但最后吃下恶果的还是自己。
真正自律的人,不是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无论做的事是否喜欢,都能让自己感到值得。
那些看着开挂一样的人生,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去年,一位名叫沈华的96岁老爷爷走红于网络,健身26年的他体格健壮,完全不像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大家都喊他“华仔”、“华叔”。
健身房的人说,每天下午总是能见到他的身影。
他的同龄人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沈老说:“现在健身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七十多岁的沈华最初进健身房,总遭遇很多白眼,很多人都觉得他一把年纪,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可现实是,很多年轻人在家里“葛优瘫”,沈华却用二十年变成了为人熟知的“肌肉爷爷”。
有些人坚持了一小段就放弃了,有些人半路受到其他的诱惑便偏离了,但总有一些人能管住自己的身和心,能以强大的意志力和自控力走到最后,站到了金字塔顶端。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30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快有40个年头,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经典又高产。
村上春树写作有个习惯,他每天只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纸,每天写到10页就停下来。
另外,他每天都会拿出一个小时出来跑步,雷打不动,正是这种高度自律,让他有精力能够持续产出优秀的作品出来。
很多时候,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而那些自律的人,往往连老天爷都不忍心辜负他们。
自律并不仅仅意味着变美、变瘦,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工作的时候,就深度沉浸其中,该睡觉的时候,就立马上床熄灯等等。
人生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坚持中,逐渐变好的。
自律不是件即刻见效的事情,它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在开始的初期阶段,都有一个看不到效果的煎熬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因为看不到方向而放弃,但这个时期却是重要的量变积累的过程。
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个月两个月也许还是看不出来,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终将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成长自己。
发自内心的热爱,久而久之的坚持,自律终究会变成习惯。而你,一定会在自律中变得越来越好,最终成为那个你很想成为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怎样活着,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但更多的人证明了,自律的人生其实更加美好,因为当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全力以赴奔跑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与其羡慕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
不再空喊一句句口号,而是将信念落实到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每一次健身运动的贯彻,每一次读书学习的积累。
3
时间管理的能力。
不少人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学习工作生活太忙碌。
绝大多数人的“我没时间”,其实不是忙,而是因为不会管理,做事太盲目,不是不够用。
时间管理是每个人工作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尽可能地花时间在正确的事情上,并创造最大的价值。那些平时看起来很忙,却一直浪费时间在琐碎和低价值事情的人,都是在耗费生命。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不要把自己沉浸在廉价的娱乐上,而是应该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尽管这件事情可能漫长又痛苦。至于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全看你对人生有什么样的期待。
你肆意挥洒时间,归根结底是认为你的时间不值钱。
假如你每小时价值 1千块,你还会拿来刷抖音、微博,看花边新闻,或者跟朋友吃吃喝喝么?
当然不会,你会疯狂的学习和工作,因为你知道投入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但问题就在于,只有当你坚持不懈地疯狂投入之后,你的时间才会更值钱。
做正确的事,时间管理才能有意义。高效人士,他们从来不盲目行动,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相对合理的决定,并严格执行自己的日程表。
真正有价值的人,都在争分夺秒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雷军一直以勤奋著称,在金山时期,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周七天不休息,长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被称为中关村劳模。如今进入人生下半场的雷军,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勤奋一以贯之。
因为雷军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值钱,疯狂投入必定带来丰厚回报。
刚毕业时,雷军把时间按半小时来分,他甚至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每半小时干了什么。
雷军说:“如果浪费了半小时时间,我就觉得很惭愧。后来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时间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的人真没出息。时间是自己的,你到一个公司打工的时候,偷懒,老板没有看见,就觉得自己又蒙了一下。
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真是没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么一点儿钱,就买下了你一个月的青春?
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没有多少人真正计算过自己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刚毕业的雷军,计算出自己每小时的定价是 40 块。那才是 1991 年,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月薪,也才一百多块。
现在的他,一个小时多少钱呢?有种不太准确的方法,假如按照小米去年 2058 亿元的总收入,雷军每天工作 15 小时,他每小时也有接近 4000 万元的收入,足足增长了 100 万倍。
这就是为什么,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自我管理,首先是对自己时间的管理。
花时间在真正重要的事上,才有意义。
投入最重要的事,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才能达成目标,需要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身体力行上,才有可能实现。
真正的本事都是用时间认真磨出来的,要下的功夫是少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别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有用不完的时间,工作、社交、生活、兴趣什么都不落下……他们的妙招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不盲目,规划好目标和任务,并根据不同情况列清单,这是提高效率的开始。
不盲的意思是对于总体上有个把握,心中有数。不盲的意思是能够要事第一,能够区分紧急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懂得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
每天列出行动步骤,用80%的精力做20%最重要的事情,用80%的时间来处理会影响到未来的事情。
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要找出最重要的东西,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
把重要事情安排在上午。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你要在头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如果你第二天只能做一件事,那么做哪件事才会给你带来最大的成就感?你就把那件事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不值得做的事情,一分钟都不要去做。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般认为至少持续工作一个小时才能处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中途被打断,所耗费的时间至少是持续工作的五倍。
不要把两个小时的工作拖到八个小时完成。完成一个分段目标,应该给自己一个奖励,产生持续的行动力。
管理时间的两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列待办事项清单和完成事项清单。
列待办事项清单,你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样你做事就会更加有条不紊。而每日列完成事项清单时,你会看到自己一天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有必要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推后等等。此外,当看到一天完成的事项很多时,你的满足感会提升,你就越有可能坚持下去。
叔本华说: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你荒废了时间,时间就把你荒废了。只有成为时间的主人,才有可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4
独处的能力。
独处,是成功路上的必要修行。
古人曰“君子慎独”,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往往拥有更强的独处能力。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懂得从热闹中抽身,在寂静中修行。
韩寒高中读书期间,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总是独来独往,不爱说话,也没什么朋友。
当同学们呼朋引伴地消遣玩耍,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独自呆着,在孤独中,坚持不懈地写着自己的故事。
然而,正是在这段独处的时光中,韩寒更加笃定自己的梦想,更加深刻地思考世界的样貌,逐渐积蓄力量,不断地书写,高效率地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之作《三重门》。
多年以后,那些同学,都成为了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而喜欢独处的韩寒却活出了独一无二的光芒。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路上必要的修行。
善于独处的人,才能避除无效社交,抛开凡尘琐事,专注于自我的成长。
善于独处的人,才能在静寂中思考、坚守、提升,修炼一颗更加强大的心。
善于独处的人,才能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尘世间,守得住寂寞,等得到花开。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其实往往就是那独处的光阴。
在热闹的娱乐圈,陈道明活成了一股清流。他不经常抛头露面,更偏爱于独居一隅,享受独处时光。
他常常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弹钢琴,随性地弹上两三个小时;他会磨好墨汁,铺好宣纸,花上一个下午,泼墨挥笔,画一幅山水画。
他爱读古典文学,家里书架上摆了很多,每天都会在家拿着毛笔抄写《道德经》。
这样安静却丰富的生活,让他始终带着一种恬静的优雅从容。
后来,他在杨澜的采访中,聊起自己独处的习惯。
他说:“现在社会在强调竞争,往往忽略和忘记了独处的美德。”
学会独处,便是在这快速运转的世间,掌握了从容生活的秘诀。
成功并非偶然,具有以上四种能力的人,运气往往不会差,你是否具有呢?
当你具备这几种能力时,你也会很不简单。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