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原谅父母的不完美,是最大的修养
作家麦家曾谈到自己的父亲是位脾气暴躁的农民,年少时候麦家经常和人打架,非常叛逆,为此没少挨过父亲的打。
也为此父子间产生严重隔阂,麦家发誓不再喊他爹,竟然连续17年没有和父亲说话。
董卿在出席麦家新作《人生海海》座谈会时,听到麦家的故事时深有感触,她的童年和少年也是在父亲的严苛教育中度过的。
父亲不准照镜子不要买新衣,不能参加任何文体活动,从刚开始识字起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语、古诗,中学后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摘抄精彩句子。
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会让董卿去做兼职,董卿坦言自己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
董卿说后来和父亲终于和解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成长为和父亲很相似的人,所以理解了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她。
董卿的父亲出身贫困的农村家庭,青少年时起早贪黑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最终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人必须要吃苦,过够苦日子才能有好日子过。
正是父亲的严格,培养了董卿高度的自律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成就了董卿在众人眼中的学霸和知性主持人的形象。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和麦家、董卿一样,在父母严苛的教育下成长,就像我们年少的时候成绩考的好时,父母并不会表扬,但若考的不好就一定会挨收拾。
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却可能习惯性地否定,觉着自己一无是处......
很多当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然而也相信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是在用反例来教育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不过是他们把爱藏在心里,表面上却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就这样沿袭了教育的方式。年少的时候就是觉得父母不懂自己,还在不断地伤害自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够爱自己。
可是等到有一天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发现,当父母其实也并不容易,就像我们一样,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都是没有经验的,不知道该怎么以更好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麦家当了父亲后,在儿子读初二青春期时开始了漫长“战争”。整整有3年的时间,儿子关上自己房门,不准父母进入他的房间,也拒绝跟父母对话。
麦家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小心翼翼陪在儿子身边,他说“自己没享受到父爱,所以自己当父亲的时候也没有太称职。”
后来18岁的儿子去美国读书,麦家在他的行李里塞了两个信封,一个装2000美元,另一个装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
儿子看到这封信后,回复他两个“感动哭”的表情,这么多年后,父子终于言和。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与父母的不愉快,只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多数最后都选择了释怀。
几年前的自己和父亲因为一些误解闹得极不开心,我甚至赌气远离家乡到别的城市发展。离开那天明知道父亲就在车窗外,却固执地别开脸不肯挥挥手说一声再见。
后来还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走后父亲一个人坐在我的房间里,抽掉了一整盒的烟。 那时他已经戒烟两年了,却由于我的原因再次开始抽上了。
然而在异地他乡的我其实一直很不顺利,工作屡受打击又加上身体出现问题,有次在和母亲通电话中不小心吐露出来,没想到几天后父亲却出现在我的面前。
一直在心里赌气如果他不向我道歉的话,我绝对不主动和他开口,可是他出现时我的堡垒一下子轰坍了。
那时候才明白过来,每个孩子在和父母冷战的时候,都在深深刺痛他们的心,但父母却并不会和孩子计较,他们手足无措时,能够选择的只是默默地陪伴和守护。
只可惜这个道理很多人在有了孩子后才能明白过来,父母不夸你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把你当成骄傲,他们常常的责备不过是为了提醒你少走弯路。
只不过他们的方式并非是我们希望的形式,可是当我们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很难冷静做到换位思考,目的却也都是一个“为了你好”。
可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父母已经在慢慢地老去了,甚至有人再没有了机会弥补。
麦家说自己明白过来的时候,父亲已风烛残年,他再也没有打儿子的力气,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常回家看看。
可是当麦家回到家时父亲已老年痴呆,完全不认识他了。这成为他永远的遗憾,因为对父亲的愧疚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他花了5年的心血写成了《人生海海》。
子欲养而亲不在,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当你没有办法弥补曾经的悔恨之时,心里会有多痛。
所以麦家把自己的心情放在了小说中父子情感的描写上,他放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就像董卿成年后也尝试着开始重新了解父亲,审视父亲对自己的教育一样,她理解了父亲的苦心;而父亲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反省自己过去的种种。
刘墉曾经在《亲情抓不住》中写道:
有多少父母一直到才,都背负着年轻时留在子女心中的包袱?
有多少孩子,早早离开家,在外面历练之后成熟了,父母仍以为他是当年的逆子。
他讲述文坛健笔何凡(夏承楹》去世时他的儿子夏烈所发的纪念文,文中写道几年前他听一个命相家说如果他不放生乌龟,老父当年就得死。
夏烈当时住在美国,当地重视生态平衡,不能随便放生,所以他只能夜里摸黑每个月放生六只乌龟。然而有次一只乌龟溜出了车房,他在社区内四处寻找还要邻居帮忙。
被朋友们知道后大大讽刺了他一顿,但夏烈却解释说:“为了我父亲,所以得破例,这是儒家的孝道。”而当时的夏烈也差不多有六七十岁的年龄了。
父母的不完美或许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也可能是生活的原因。可是普天下的父母,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
他们也和任何人一样不是铁打的,而是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或许在外面工作不顺心,但回到家里还要面对乱糟糟的一切。
所以不要总记着父母苛责的那一刻,孰不知很多时候打在你身,却疼在他们的心。
你挨打的时候,说不定父母比你更难过更自责。
没有人教父母应该怎样当父母,他们也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当你能够明白他们的苦和累,懂得他们笨拙的爱,才是真的成熟了。
而这一生,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一天天地在变老,我们终将要接受这样的事实:留不住岁月,我们所能陪伴父母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无论你现在与父母关系如何,都要学着与过去和解,接受他们的不完美,不要给未来的生活留下太多的遗憾。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