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两个在成都的女孩,拍了一段关于自己“失败”的视频。她们都毕业于211大学,是同班同学。
一个女孩毕业后先到某互联网大厂工作,5年内换了十几份工作,现在存款只有5000元;另一个女孩去读了研究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但上一份工作是火锅店的服务员。
她们说:“成为‘废物’,其实也没什么。”视频中的她们,笑得自然而开心。如果她们是我的女儿,我看到这样的视频会很开心,可能还会偷偷给她们转点生活费。
多年前读到王朔谈教育女儿的文章,他的目标就是让女儿一直开心、一直玩下去。
但她们成为网络红人,就是因为她们的故事极具争议。
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做出“成为废物”这样的表达。他们在生气的时候,有时会骂自己的孩子是“废物”。现在孩子们竟然主动把这个标签认领了,这还了得。
大学毕业5年才存了5000块钱,这当然不多。但是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真的在乎孩子存多少钱,毕竟“月光族”很多,靠信用卡或者“花呗”生活的年轻人也不少。
真正令他们不开心的是年轻人的这种态度——“成为废物”还喜气洋洋。
可以说,“废物”是“躺平”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说“躺平”是静止,是零,“废物”就是继续向下,是负数。上一代真正担心的,是年轻人失去斗志和雄心。但不管“躺平”还是“废物”,可能都只是语言学事件,而不是真正的行动。
就这两个女孩来说,真的要做“废物”的话,她们就不会在冬天的晚上到郊外烤火拍视频了。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她们在这条爆款视频中运用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创意,剪辑,对公共情绪的把握和表达——她们不但是好学生,还是出色的自媒体工作者。
大部分宣称要“躺平”或者“成为废物”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想再过长辈们期望的那种生活了。
“70后”和“80后”,是有“增长情结”的两代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社会经济每年都在增长,而他们也有一种心理同构。很多人都喜欢为自己规划一个连续增长的人生,每年元旦和春节,都有人在朋友圈进行“个人总结”,即便是对读书和旅行这样的事,也会加以量化。
对“95后”或者“00后”来说,要在上一代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似乎变得十分困难。这不是坏事,因为社会财富已经足够多,很多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父母都是房地产时代的获利者,再努力买房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当他们明白这一点时,人生的道路马上变得宽广。
他们有条件做一些更浪漫的梦。如果说上一代人更看重“时间”(效率至上)的话,年轻一代更在乎的就是“空间”(个人的自由)。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开始流行“间隔年”,也开始赞美“无所事事”。他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改变了——有趣比有钱更为重要。
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年轻人要捍卫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一个喜欢滑雪的人,可能到全国各地的滑雪场去滑雪,花掉大量金钱和时间,他得到的是什么?既不是更好的运动成绩,也不是失重的快感,而是那个“独特的自我”。
这真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样的“废物”谁不爱?说到底,上一代人也曾渴望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没有条件罢了。现在,人们会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理想生活的实现。不只热爱“增长”(收入或者存款),他们就会年轻更久。
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