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好的人生,一半一半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好的人生,一半一半
	秋光散尽寒意浓,未品深秋已遇冬。
	随着秋风吹尽,转瞬间已过立冬,正应了“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的景象。
	大地换了衣裳,气候半燥半凉,万物半收半藏。
	生活也是如此,从丰收的外露到休养的内藏,从醒后的独处到醉后与人相处,从以俗生存到以雅生活,全是大智慧。
	原来,人生中的每一个冬季,背后都隐藏着生活哲学。
	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在四季交替中,领略和感悟其中的真谛。
	半藏半露:智藏于心,愚露于外
	《孝经纬》中说:
	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经过秋收之喜后,进入冬季收藏阶段。
	季节,有丰收时外露的喜悦,也有阶段性的休养生息。
	人生也是如此,需要有半藏半露的智慧。
	不仅要有藏智的低调含蓄,还要有愚露于外的“小聪明”。
	曾看过一则关于朱元璋的故事。
	有一天,他经过一座即将完工的宫殿。
	其中那些金碧辉煌的装饰,让他不自觉地想起往日贫穷的时光。
	看着空旷的大殿,他感慨地说:
	原本我只打算,抢一点财物过日子而已。
	哪能想到,居然一步一步登上皇位。”
	说完后,他不经意间看向头顶,猛然发现,横梁上居然有位老漆匠在刷漆。
	想到自己说出口的话,朱元璋非常恼怒。
	他吩咐老漆匠赶紧下来,可连喊几声,老漆匠仍然用心刷着漆,无任何回应。
	在侍卫将老漆匠带下来后,老漆匠很是惶恐地跪地请罪,“小人耳聋,听力不好,请恕罪!”
	见此情景,朱元璋便放过了老漆匠,而装聋充傻的老漆匠,也因此免遭惩罚。
	生活中,真正的智者,都懂得藏巧于拙。
	三国时的荀攸,本是算无遗策的谋士,可在外人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个木讷的老实人。
	荀攸在战场中担任总参谋长时,是奇谋妙计的指挥家,可在战争结束后,依然做回那个不起眼的憨厚之人。
	正是因为有着“半藏半露”的智慧,荀攸才在朝堂上立稳脚跟。
	机智过人,不算手段;懂得守拙,才是聪慧。
	《菜根谭》有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一个人本事越高,越不将自己当回事,越是成功时,越懂得隐智藏锋。
	智藏于内,贵有自知之明,愚露于外,贵在处世清醒。
	锋芒毕露只会遭人忌恨,半藏半露才能平安顺遂。
	半醒半醉:醒着独处,醉着相处
	李白有《立冬》诗云: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在初冬之夜,诗人与炉火为伴,虽懒于写新词,却有一壶温酒相陪。
	他醒时红炉煮酒,让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醉时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以为是大雪洒满山村。
	因为有了红炉酒香,立冬之夜便添了许多温暖,也多了无数的诗情与画意。
	最好的人生,不过是在半醒半醉之间。
	醒着独处,成全自己;醉着与人相处,彼此轻松。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说:
	我喜欢群居,也喜欢独处。”
	在文章里,他说白天里必须要做的事,必须要说的话,独处时都可以不管。
	在心里很不宁静之时,他撇下妻儿,趁着月色独自走出家门,去看白天经过的荷塘。
	他享受着独处的妙,看月光似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
	看灌木的黑影悄愣愣如鬼也稀奇,看杨柳的倩影画在荷叶上很美丽……
	醒着独处,让他暂时逃离尘世的喧嚣,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用淡淡的喜悦驱散心头的烦恼。
	在独处之外,朱自清也喜欢热闹,他的朋友很多,不少名人学士都是他的好友。
	1923年8月,他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在同年各自写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并在同一知名刊物上发表。
	虽然从文字中可见二人不管是文风,还是思维都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朱自清独处时做回自己,享受生活;与朋友相处时求同存异,相处甚欢。
	正如杭州灵隐寺对联所说: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世间浮华皆如梦,半醒半醉最相宜。
	醉着与人相处,活成一束暖阳。
	体谅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不苛求不指责。醒着自我独处,活成一道风景。
	不琢磨别人的心思,不敷衍别人的情绪,修炼自己。
	独处,向内安顿好自我内心,与人相处,向外生长喜悦和丰盈。
	半俗半雅:以俗生存,以雅生活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入冬后的吃,跟风俗相关,但在生存之外,也有着生活的趣味。
	人生不可免俗,俗是我们生存之本,而雅却是生存之趣。
	懂得半雅半俗地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提到易中天,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他曾说:
	上学是谋生,读书是谋心。”
	全国恢复高考时,他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备考,考取了武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取得留校任教的资格。
	努力学习,让他谋得一份更体面的工作;
	而坚持读书,让他多了生活的底气,后来拥有品读“三国”的实力。
	他成为大学教师后,虽然所授的课经常座无虚席,但运气不佳,任职十年都未能成为教授。
	致使全家人经济拮据,只能蜗居在三十多平的教师宿舍里。
	后来易中天任职厦门大学,待遇变好生活才有了转机;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解历史,才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他也因此成为“明星学者”,在坚持教书谋取生计之外,也出席各种世俗的讲座赚钱。
	然而,在生存之外,易中天也追求生活的雅趣。
	他不仅从事文学创作,还从事艺术、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研究,并且著有《文学雕龙》《汉代风云人物》等多部作品。
	易中天时而担任嘉宾及录制节目,以俗生存;也一直读书著作及从事研究,以雅生活。
	以俗滋养肉体,以雅滋养灵魂。
	半字诗有云: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俗半雅,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虽然食人间烟火让人无法免俗,但我们却可以优雅地活着。
	用不俗之情,养优雅之心,活出优雅之趣,藏有俗常之喜。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活得安然且惬意,走得愉悦而从容。
	特别喜欢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作“冬日可爱”。
	其中一老一小揣着手,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鸡和鹅在周边觅着食,小猫小狗围绕在身旁。
	这是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也是我们对冬天最温柔的期待:心无挂碍,日子可爱。
	人生不能万事顺遂,最好的状态,不过是“半称心”的知足常乐。
	岁月一半愁烦,一半欢喜;生活一半阴霾,一半阳光。
	立冬已过,让我们用“一半”的生活智慧,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休养期。
	在隐智藏锋中积蓄能量,在半醒半醉中修炼自己,在雅俗共赏中活得漂亮。
	让我们在寒冬里,有一个温暖的归处;
	在冰天雪地中,修得一颗柔软之心,与春天重逢。
	谭锦燕心理咨询、疏导(调理)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