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80129662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谭锦燕心理咨询:心理学白熊效应

发布时间:2019-11-03 08:17    浏览次数 :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心理学白熊效应:为什么越想忘记的痛苦反而会记得越清楚?
 
很多失恋的人想努力忘记那个曾经伤害自己很深的伴侣,却发现对方在自己记忆里的样子越来越清晰。
 
很多人在无眠的深夜都想甩掉白天职场上遇见的糟心事进入甜甜的梦乡中,却发现自己毫无睡意,意识反而更清醒了。
很多人在遇见大型的比赛时反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但是当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却比以前的任何一次比赛都要紧张,比赛以失利告终。
……
当你越不想做一件事情时,当你越想让自己忘记一件事情时,反而一切都会清晰的展现你的面前,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它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 魏格纳的一个实验。1987年,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心把志愿者分为三个组,然后给他们播放关于白熊的影片,影片长约50分钟,看完影片后他分别对3组志愿者说“你们要记得那头白熊哦”“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
 
一年之后,发现竟然是被告知“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一组的参与者们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并不断追忆起当时害怕或痛苦的经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试验”,对于我们越想忘记的事情,反而会反复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记得也就越清楚。
简单来说,就是当有人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或者自己也意识到不应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地“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会因此对以往的事情记忆更深,悲伤会更大。
我想起了我邻居家的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在周围叔叔阿姨口中得知他们两人从结婚就很恩爱,共同生活了五、六十年了,还是当初刚结婚的时候一样,谁也离不开谁,真的是模范夫妻了。
但是那位老奶奶身体一直不太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好几种疾病,虽然不是什么急性病,但是耐不住年事已高,去年秋天的时候过世了。
老爷爷从那时开始变得越来越落寞,经常能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坐就是一天。子女亲友们一直在安慰他,希望他能从悲伤中脱离出来,不要再想过去的事情了。
但是每次当周围人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老爷爷都会再次想起以前的事情,不停地落泪,让人看了非常的揪心,这种情况仅维持了三个多月,老爷爷在冬天的时候也去世了。
 
“白熊效应” 是一种思维叛逆,人们努力去忘记却没想到让事情变得更加清晰,因此很多人在遭受到打击后很容易陷入回忆里,很长时间都摆脱不了这种痛苦的感觉,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状态,更为严重者很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影响整个人的未来。
那应该怎样防范“白熊效应” 带来的危害呢?三冬暖认为可以尝试一下两种方法:
1.进行积极肯定的暗示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好像习惯了用否定句下命令,比如随处可见的“不要践踏草坪”“不要乱扔垃圾”等一系列专否定式的生活指导,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否定式的指导反而会激起自己的心中的反叛精神,就喜欢和你对着干,你不让做什么我非要做什么以此展现出自己的不同。
但当你给予肯定式的指导时。效果往往会好很多,比如“你要爱护小草呀”“你要保护环境呀”,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面对陷入白熊效应的人,多进行肯定的暗示,例如,面对失去亲人的朋友,可以和他们描述美好的未来,和他们一起畅想美好的场景,让他们产生一种觉得明天很美好的切实感受,而不是一直在强调“你不要向后看”,否则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容易想起过往,而更加的悲痛欲绝。
 
2.转移注意力。
当周围的人一直在告诉你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越容易陷入困境,尤其是睡不着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去想那些困扰心境的事情,但这却往往增加了事情出现的频率,我们越容易想起那些不好的回忆,会越来越痛苦。
所以,当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要反复的提醒自己,而是应该用其他应该做的事情填满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时间,让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件事情,久而久之,习惯了也就不会再想起那些不要做的事情了,这样也就克服了“白熊效应”的负面影响。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 我们的电话15801296628
  • 我们的邮箱1467906644@qq.com
  • 商务合作QQ1467906644
  • 我们的微信号1831005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