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学佛后,出现这3大征兆,恭喜你,走对路了!
为了活得更加明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佛学。佛教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在你迷茫困惑时,带给你希望和力量。但佛教绝对不是世人常认为的烧香拜佛搞迷信,许多人没有建立对佛教的正信,结果越走越偏,不但没有解脱困苦,反而越来越愚痴。佛教不是消极厌世的,它倡导众生慈悲智慧地去生活,行善积德,自利利他,是世间大爱。
无知的人,将佛教视为世俗交易,平时不知道积德,恶果现前,就急着到寺院里烧香拜佛,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是对佛教的严重误读。佛菩萨不缺你的那根香,不缺众生任何的供养,不要妄想着多做供养,佛菩萨就可以帮你消灾解难。“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不是众生逃避世事的避难所,多行善多积德,不用拜佛、不用烧香,佛菩萨也会加持于你。学佛后,出现这3大征兆,恭喜你,走对路了!
一、不再嗔恨抱怨
学佛是减法,不是加法,不是要去得到更多,而是失去更多。失去嗔恨、抱怨、牢骚,让内心变得更加平静柔和慈悲,懂得境随心转,能够守好自己的心,如如不动、不被境转,就是最好的修行。佛教有语: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在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不如意的事,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火,时间长了,运气只会越来越衰。
当一个人懂得忍辱、包容,这就是学佛走对了路。再大的事,相对于生死来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什么可执着的呢?布袋和尚有一句偈语: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那是我们的因果;而自己如何对待他人,那是我们的修行。选择包容,是对自己的一种放过,也是佛法真正利益我们的地方。
二、不再杀生、造口业
一个人真正开始学佛,首先应该明了因果,佛法的真谛就是因果。当我们发现自己诸事不顺、障碍重重的时候,往往是福报不够,加速福报消耗的便是我们的恶业。有那么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切祸福都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感召而来的。我们若行善,召感而来的是福气;反之,若作恶,自然祸事临头。
当一个人明白了因果,也就懂得如何去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求神拜佛,坐等天上掉馅饼。要改变命运,首先要忏悔消业,然后断恶修善。《增一阿含经》里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杀生感恶果,口业结恶缘;放生功德大,口德最清净。
当一个人不再杀生,不再造口业,时间长了,面目就会相好庄严,好运也会不请自来,这也是佛法利益众生的体现。一个清净善良的内心就是一个人最好的装饰品,也是学佛走对了路。
三、懂得随顺因缘、放下自在
我皈依依止的出家师父,最喜欢四个字“放下自在”。每每提及,师父都非常开心,她说这是我的快乐法宝,其实所有的痛苦都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看不开、放不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让自己活成了一场难堪。根本没必要,人生既无常又短暂,何苦活成一场自我折磨?凡事想不开,痛苦的是自己,受罪的是自己,都是自找的。
佛教讲究“因缘和合”,即“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事物成住坏空、生灭变化,都有它的因果,跟自己有缘的,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用挤破头去争去抢,它也自会与你相逢。不属于你的东西,再强求也终究是错过。但并不是说不要我们去努力,而是不要强执着,该努力争抢还是要努力,种下足够强大的“因”,但是至于结果要懂得顺遂因缘,努力过后,不留遗憾,得失随缘,这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人活一生,无非是活个感受,到头来“无所得亦无所失”,都不过是暂时拥有。珍惜拥有的,不遗憾失去的,知足常乐,才是智慧人生。以上这3大征兆,你身上有吗?愿大家福慧双增、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