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做交易,你要有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
基本面信息往往知道的又不是你一个人,如果只能从表面提取信息,得不到多少对交易有价值的内容。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起码的观察力和好的观察习惯,更需要有一种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面对基本面交易,我认为个人交易者需要的洞察力最重要的是动态洞察力和逻辑洞察力。
二
动态洞察力其实就是一种“蛙眼”,是对事物的变化的敏感性。
青蛙对静止物体完全视而不见,而我们对基本面的静态部分,比如供求关系,不能一无所知,但一定要明白:供求关系的总量(或绝对量),往往是年度或季度确定的,而且是公之于众的,在一个短的时间跨度内,可近似认为不变,若市场对这样的供求数据有反映,则一定老早已经反映过了。
市场其后的动作,一定只会对变化部分有反应,而对存量就是视而不见!
对于精力和资源有限的个人交易者,若具备如青蛙般的敏感的捕捉变化的动态洞察力,他就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直接以变量提前找出有价值的交易指引,跳过基本面研究所需要的全面求证步骤,获得和机构或技术分析者相似的交易效果。
这不是偷懒,而是把注意力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此时交易者对存量数据的“视而不见”,其实是以对该品种的历史的持续(不错过关键时间窗口)追踪为前提的,哪怕这种追踪是断续(平静期可以搁置)的。
三
试想,如果该年度或季度一直都没有过追踪,那么一个数据的出现,你又怎么确定它依旧在原来的市场预期之内,还是已经和原来有了明显且出人意料的变化?变量和存量都是相对概念,是需要相互参照的!
失败的基本面交易者,往往分不清轻重,即使他是追踪的,很勤奋,但当一个数据或事件出现,他对变化部分和对原来的情况给予同等程度的关照,纠结于存量的性质,或纠结于原来的经验。这次豆类的收割行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减产是确定的,供需缺口基本没有变化,但收割带来的新增供给就是9月不同以往的变化。
若迂腐地认定极低的库存消费比就能拉动行情继续向上,或认为豆类会像2010年棉花那样是个超级行情,新棉上市也无法阻止上涨,这都是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和区别。
人和人就是有这么多不同。这种能力也反映在学习中。
四
比如,看到别人做演示。有些人,听不了几句,就会急着下结论,说,“哦,这不就是我以前知道的那个方法嘛”。
若是这种想法,他必然不会继续专心看别人的演示,最终在这次经历中学不到东西。
另一些人,即使看着很像之前看到过的某种方法,他依然会继续耐心看下去,因为他关注的是这次这个人做的和自己之前知道的方法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关注变化。
多少总是有所区别的,他耐心看下去并关注到了,那么他就没有浪费这次经历,学习到了新东西。
看书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人际交往,宜求同存异;而学习研究,宜求异存同。这是一种能把生活经历变成学习和积累过程的一种能力,也是会在最终决定他与别人的人生厚度的不同。
五
逻辑洞察力,是一种透视眼,是看到事物相互关联的能力,是看到事物内部结构及其逻辑关系的能力。
比如,2010年9月,橡胶市场在高位出现了大跌,当时传言证监会对某期货公司的客户进行了处罚,大概意思是其实际控制的关联帐户的持仓超过了限额,罚款并限制其交易。相关媒体对此事进行了确认。
当时橡胶的位置正处于26000的强的历史压力位下,市场也有分歧,但奇怪的是,这次大跌之后,橡胶并没有继续按头部形态演化,反而稳住后上涨了,而且这还是国庆长假之前。
形态、事件、时间点,中短期因素综合来看,似乎下跌是行情阻力最小的方向,那么一定是一个更本质更强大的因素阻止了它的发生,于是,各因素的强弱排序就暴露出来了。
六
在所有品种中,橡胶因为有这次处罚事件,我觉得让我看清了它的面目,所以我愿意用剩余不多的可用资金继续买它,即使帐户的隔夜风险敞口超过60%,我也依然淡定(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但不选别的而选橡胶则和这个事件有关)。
最怕没有事情,有突发事件是分析行情的最好契机。
在2009年初原油、2009年尾迪拜债务危机、2010年中的棉花、去年夏末的油脂、今年豆粕在8月美国农业部报告出炉时的表现,都是关键位置上事件考验行情的例子。
总结起来就是该跌不跌必涨,该涨不涨必跌。
七
以上的例子并未涵盖逻辑洞察力的全部涵意。全面找到事物的影响因素,并能理解它们影响事物的方式。
前者可谓是胸中有大棋局,但后面一句更是关键。
在主观判断中,人脑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这个过程可能非常迅速,在潜意识层面完成,最后以一种直觉的方式呈现出来。
就好比见到某人就感觉这人心怀叵测,可以最初的时候先有了感觉,但还说不出所以然。
但如果某人就能做到很快把个中利害关系说出来,猜测其意图,这种从直觉升华到理性判断的能力,就是一种强大的逻辑洞察力。有个成语叫“审时度势”。
我在以主观判断做期货的时候,常有这样的感觉——做期货就像玩杀人游戏,结果没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八
做平民就是在蛛丝马迹中寻找到杀手之所在,不被杀手的有意误导和其他平民的无意误导所影响,要能在表面的语言下判断这是一个糊涂的平民还是一个潜藏的杀手,并能找到理由去说服其他平民(在期货中就是说服自己)。
你若来来去去只有一句话,我不是杀手,我就是觉着他是杀手;或者眼里只有杀手,把反对自己的平民也看成是杀手,即使你猜对了,你也不可能是个好玩家。
在工业和科研领域,有一个概念叫“反向工程”(也叫“逆向工程”、“逆向研发”等)。我们拿着敌军先进武器的残骸,去研究它的工作原理;或我们拿到竞争对手的产品,去模仿它的专利技术,就是反向工程。
最常见的反向工程是把机器语言反编译成汇编语言,来研究软件的执行逻辑。还有在医药领域,从成品出发,推断其合成前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反向工程”其实也是一种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九
我们听到一种理论、看到一种方法,能否把它解剖还原成基本结构?
在期货圈里,有很多高手,也有很多机构,他们的手法和理念,未必你有机会详细接触,那么凭着支离破碎的线索,能否拼凑出有价值的内容?这同样需要前面说到的逻辑洞察力。
很多时候,同样的现象或事物,不同的人就可以看到不同内容。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