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80129662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谭锦燕心理咨询(调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发布时间:2021-12-07 10:35    浏览次数 :   

谭锦燕心理咨询(调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成不了圣人,但可以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调理)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调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成不了圣人,但可以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在这一章中,老子主要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我们叫他们为圣人,这样的人跟天道一样,他们大公无私,无偿给予别人恩惠,惠及大众却又不邀功,清静无为却又无所不为。他们深知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所以他们总是行不言之教,遇事不争不辩,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有一颗足以让人幸福的心。
在《道德经》中,这是全书的结尾部分,在所有章节里是第八十一章,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九九归一’,意思是归根结底和绕了不少弯路,最终还是又回到起点。《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在循环往复,这是老子的有意安排还是巧合呢?答案留待我们去揣摩,去论证。这一章是老子对《道德经》全书的总结和概括,意思跟九九归一不谋而合。
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开头,真理都是简单的,也是朴素的。所以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们的言辞听起来不漂亮,甚至有些刺耳,但他们的话是值得信赖的,他们从来不会与任何人争论是非,表面上看起来恨木讷,但头脑很清醒。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愚钝,不善于去评价一个人,也不为自己申辩,他们的心灵清如水明如镜,但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同流而不合污。在老子看来,一个不是靠华而不实、夸大其词去取悦别人,或者使用争辩去维护自己形象的人,才是完美的,它的本质不坏。
而那些有意靠花言巧语和争论,去维护自身的完美形象的人,本质已经发生了转变,负面影响超过了正面影响,所以有这种缺点的人应该即使纠正错误,回归到大道上来。在这里,老子不是主张我们走极端,不是让我们什么话都不说,而是要告诉我们善辩和话多的弊端。
接下来,老子对知识的专与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不会去卖弄,而一个到处卖弄自以为懂得多的人不具备真才实学。在这里,老子主要想告诉我们对道的把握程度与广博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明白道的真实内涵,而一个真正懂得道的真实内涵的人,也不一定是靠见多识广才能把握道。
接下来,老子为圣人提出了要怎么做事,一个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们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常人,他们关心的是人类的命运,而不是只为一己之私,他们总是尽力去帮助别人,换来的是自己内心的充实和快乐,所以他们物质上恨贫穷,但实际上精神却很富有。
文章最后两句,这是对本章的总结,也是对全书的总结。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如此,它有利于万物却不伤害他们,我们抬头可以看到满天的星辰,低头可以欣赏盛开的鲜花,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无无偿提供的,不需要支付费用,也不需要我们加以回报。
圣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如此,他们惠及大众,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却不要求我们给予回报,自己也不邀功请赏,没有私心和杂念,凡事都是出自公心,以无私成就大私。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毫不起眼,他们的境界却非常的高,让人看不到边,这就是常人与他们没有可比性的原因所在。
纵观《道德经》全书,我们会不难发现,在之前的章节里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等句子,再加上本章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些都是珍珠,连在一起就能清晰看出老子的思想,就能从中体会到要想成为真正的圣人该怎么去做。
谭锦燕心理咨询(调理)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 我们的电话15801296628
  • 我们的邮箱1467906644@qq.com
  • 商务合作QQ1467906644
  • 我们的微信号1831005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