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如何用战略思维,实现人生目标
有人说,只有国家才有大战略,普通人并不具备,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战略,只是自己尚未规划而已。
以下,尽情享用~
“兵者,诡道也。”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代,《孙子兵法》就已经将智谋与应变视为用兵打仗的基本。统筹全局的战略也成为军事与政治中不可或缺的词汇。
随着时代运转,《孙子兵法》给予世界的启示已从军事范围扩大到哲学,乃至商业方面。但若是提到“大战略”一词,唤起的仍然是政治领袖统领国家,规划战争布局的概念。
大战略与生活中的常识能够产生何种重叠?古代领袖的重大决策又如何能帮助现代人权衡目标和能力?两千年后牛津教授一个简单的二分法比喻或许可以引出答案。
一、狐狸与刺猬的寓言式比喻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位牛津大学的教师上完课后去参加一场派对。出生在里加的以赛亚·伯林正当而立之年。
1939 年,伯林在成立于 1379年的牛津大学新学院教授哲学,他才华横溢且颇为健谈,对各种观点都充满无尽的渴求,乐于把握机会展示自我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在这次派对上,他偶遇阿斯奎斯家族第二代牛津伯爵朱利安·爱德华·乔治·阿斯奎斯。阿斯奎斯当时偶得一诗句,颇为着迷,它出自古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之手。在伯林的记忆中,这句诗是这样说的:“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这首诗只剩下断编残简,所以它本来的语境已无处追寻。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学者伊拉斯谟曾将这一诗句信手征引,伯林也忍不住要如法炮制。或许可以以它为准绳,对那些伟大的作家进行归类?
倘若真能如此,那么柏拉图、但丁、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和普鲁斯特均应归入刺猬一类,而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歌德、普希金和乔伊斯则显然应归入狐狸一类。伯林也应被划为狐狸一类,他对于那种宏大的问题(例如逻辑实证主义)不感兴趣,但研究起具体的小问题来游刃有余。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伯林无暇对这个关于狐狸与刺猬的典故有所阐发,直到1951年,他才以此为框架,撰写了一篇关于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的文章。此文两年后付梓,即短小精悍的《刺猬与狐狸》。
伯林解释说:刺猬“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的核心观念”,循着这一观念“他们的言论与行为才具有意义”;狐狸适成对照,“追求许多目标,诸目标间往往并无关联,甚至彼此矛盾,就算有关联,也只在‘事实’层面”。
这一分别简单明了,却不容轻忽:它提供了“一个用来观察与对比的视角,一个进行真正研究的起点”,它反映了“作家和思想家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之一,甚至可用来对全体人类进行大致归类”。
伯林的这篇文章很快红极一时,而且是在没有互联网襄助的年代。对此,伯林很惊讶,但也淘气地颇为自得。书中引用这一比喻渐成风潮,有时还以漫画的形式呈现,使其中寓意更加明显。
在大学课堂上,教授开始问他们的学生:“××(可能是任何一位史学界或文学界人物)是狐狸还是刺猬?”
学生开始请教他们的教授:“(当前或其他任何时期)成为刺猬好还是狐狸好?”
教授和学生都开始自忖:“在这对立的两派之间,我应何去何从?”接着会问自己:“我真的属于这一派吗?”
最后都会回到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
二、你可以身兼“狐狸”和“刺猬”
伯林的文章暗示了狐狸和刺猬之间的差异不可调和。他似乎在说,你只能是其中之一,若两者兼顾便难以保持快乐,无法有效工作,更别说保持健全的人格了。
他指出,普通人的一生中往往充满了“同样重要的目标……要实现其中的一些目标必然要牺牲其他的目标”。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选项(比如善与恶),而是要在同样美好的事物之间取舍,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拥有它们。
“一个人可以专注维持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致力于建立、维护或服务于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国家,”伯林写道,“但并不总能同时达成两者。”
但如果我们只能将自己归于其中的一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类别的特征,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那我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大脑中调和刺猬的方向感和狐狸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同时还要保持行动力。
然而,除了在简·奥斯汀的小说标题中,我们还能去哪里找到这样含混不清的“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只有通过叙述才能展现出跨越时间的困境。仅以碎片化方式将选项呈现出来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看到变化的发生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能以历史、传记、诗歌、戏剧、小说或电影的形式再现过去。
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往往是既清晰又模糊的:它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精简,以澄清教育和娱乐之间的界限,而与此同时,它们又将这一界限变得模糊。简而言之,就是戏剧化。
时至今日,《战争与和平》中的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之间的视角切换,仍然让读者震撼不已。无论我们是以从上到下还是以从下到上的方式接近现实,托尔斯泰似乎都在表达的是,只有戏剧化(不像学者那样为理论和史料所桎梏)才能逐渐反映现实。但是,普通人在很多时候都能理解其含义。
伯林认为,这里所需要的是一种对生态的敏感认知,它赋予时间、空间和规模同等的尊重。尽管阿尔达班一再努力,薛西斯一世从未拥有这种认知。
如果仅限定在小说中,则托尔斯泰几乎拥有了这种认知。不知为何,林肯(尽管他身边没有一位阿尔达班式的参谋,也没有机会阅读《战争与和平》)通过某种常识拥有了这种认知,而这种常识在伟大的领导者身上并不常见。
这里所说的常识,是指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都能够轻松应对一些事。我们通常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会不断调整路线,以避免意外,包括他人在前行的路上为我们设置的障碍。
以我自己的学生为例,他们就好像有强迫症似的,电子设备不离身,要么在看,要么在听,但他们总能巧妙地避免撞上灯柱、教授。
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敏捷,但在我们的脑海中同时存在对周围环境的短期敏感性和长期的方向感,这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伴随着这些对立面。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将这种熟练程度归因于人类潜意识里所依赖的两种思维:快思维与慢思维。
快思维是直觉式的、冲动的,而且经常是情绪化的,它会在需要时促使你做出即时性动作。慢思维则是深思熟虑的、专注的,并且通常是合乎逻辑的。它根本不需要你采取行动:你通过学习探寻真理时便要依赖这种思维。
我们人类所属的物种——智人,因兼具两种特质而比其他物种更具优势。
人类之所以能够存续,可能就要归功于我们能够在快思维和慢思维之间灵活地切换,即在狐狸式行为和刺猬式行为之间灵活转换。
因为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只将自己局限于其中的一类,那么我们的结局就不仅仅是像林肯所说的身陷泥淖,而是会像猛犸象那样彻底灭绝。
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如此,我们总是依据本能做出此类选择。运动健身如今大受大众欢迎,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地参与竞技运动。但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刚开始从事一项运动时,你需要一个教练,这个教练就是训练你的人,他的职责如同强制服兵役时代的军训教官:传授基本技能、锻炼耐力、强化纪律、鼓励合作,他还会告诉你何种情况会导致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恢复。
但是,一旦比赛开始,你的教练就只能站在场边,或大喊大叫,或一声不吭。你和你的队友只能靠自己。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在比赛场上的你要么是刺猬,要么是狐狸?
你可能认为这个问题很愚蠢,毕竟你已经身兼两者:像刺猬一样制订计划,再像狐狸一样对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你赢或输取决于这个计划是否有效。
回想这一过程,你会发现很难将自己归于其中一类。相反,当你做这些事情时,在脑海中同时存在对立的观念。
三、“大战略”不仅属于国家
那么,为什么那些当权者不具备这种灵活转换的能力呢?如果林肯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普通人每天所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将他视为卓越的领导者呢?
随着权威日益增强,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当关注你的人越来越多时,练习成为一种表演。声誉变得越来越重要,灵活从事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可能会为他们自己的优势所困:他们深陷自己的角色无法自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识就像氧气一样:越往高处走,它就变得越稀薄。
在电影《蜘蛛侠》中,蜘蛛侠的叔叔曾对蜘蛛侠说过一句令人难忘的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能力越大,做错事带来的危险也越大。
这正是《论大战略》一书想要防范的。为了写作本书,作者将 “大战略”一词定义为无限远大的抱负与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
如果你寻求的目标超出了你的能力,那么你迟早要调整目标以适应能力。随着能力的提升,你可能会达成更多的目标,但不可能达成所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无限的,而能力则永远存在界限。
无论你在两者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平衡,现实和理想之间总会存在差距。只有当你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将现实与理想之点连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距),才能称之为战略。
那么,大战略中的“大”字何来呢?作者认为,它是指涉及的损失。
作为一名学生,如果你早上多睡20分钟,可能对你的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代价不过是吃不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饭。
然而,想想把这20分钟用在课堂上,你会学到什么东西,你学到的东西与你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之间有何联系,会对你的专业和学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如何使这些知识增值,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份职业,甚至在你去上课的路上有可能会遇上你的此生挚爱,考虑到这些因素,你多睡 20 分钟的损失就大大增加了。战略会变得愈加宏大,即使它们只是对特定的个体而言。
有人说,只有国家才有大战略,普通人并不具备,这是错误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无限的目标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组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上,大战略往往与战争的规划和布局有关。
这并不奇怪,因为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目标与能力的关系,正是源于军事行动的需要。然而,协调目标与能力的需求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时期,可能是在人类出现之前,物种首次学会使用身边可用的资源满足自身所需时。
除此之外,战略目标不断演进,从满足衣、食、住等基本的生活需要,到承担复杂重任,例如统治一个帝国。正因如此,我们始终需要协调目标和手段,也就是战略。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