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801296628
扫一扫

扫一扫

取消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N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

谭锦燕心理咨询:学佛度人,靠心,不靠嘴!

发布时间:2019-10-31 07:55    浏览次数 :   

前言: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
 
谭锦燕心理咨询:学佛度人,靠心,不靠嘴!
 
很多讲座并不是对着大家讲,而是对着摄像头讲,这换到十几年前的话,没有听众的表达对我来讲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我那个时候需要的是大家的鼓励、大家的认同和交流。而现在的讲法更多的是自我内心的梳理和自己在学习上的小结和总结。这两者的切换,一是希望得到外在的肯定,达到内心的平衡,另外现在这种,则是自我内心当中学习思考的一种自我的梳理和表达,而在这自我梳理和表达上面,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缘人,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同修们在佛法上面共同提高。
 
一种是由内而外的表达,一种是想得到外在回应的表达,这两者我想对我来讲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这是无所希望和无所希求。每个人在表达的时候,应该静观自己的内心,为何而表达?你是为法而来,还是为了自己内心当中自我的缺憾、自我的缺失在表达?这是可能是两种,为自我,那是世间法,为法,那是出世间法,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经文当中说,或有时来,随意说法,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经文当中也是表达了一个说法者在说法过程当中的一个契机。则为说法,这个当中非常的关键就是,有人问法才说,没有问法是不说的,弘法要掌握一定的契机。如果没有人问,也就是说,听众没有准备好听你说法,那我们这个时候说法,对于他来说,轻的是耳旁风,重的是可能会招致诽谤和诋毁。
 
说法者一定要观察听法者的机缘。有人说,也有无问自说的《弥陀经》。如果听众不问,没有人问,而你要说法的话,它一定有个前提,一定要观察听众的根基,说的法能够符合他们的心性,这一点是对于我们表达者来讲,是需要有很深的观察力的。
 
就是无论是有人请法,还是没有人请法,有人请法是听法者已经表述了自己心中的诉求,这种法是很容易讲的。因为应病与药,他的病症表达给你看,你是知道的;还有一种叫无问自说的法,这种需要说法者在说法的过程当中,对听法者有一个很深入的观察,你说的至少他是不反对,或者能表达他心声、能引起共鸣,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表述的技巧或者说表述的时机。
 
因为如果说法者没有能够表露听法者的心声,没有能够建立起与听法者之间的沟通的这个共鸣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说法是无效的,是不能引起共鸣的,是失败的。
 
这段经文总的来说就是讲这三点。第一个,叫我们不攀缘,要随缘。第二个,说法者在说法过程当中,说的是法,但表露的到底是孔雀的羽毛还是人性之美?你说的是想获得别人掌声的话语,还是说的是佛法,佛陀在经典当中如实对世间真相的表达?这两者之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再者,在说法过程当中,我们对说法时机的观察,这种时机的观察分两大类,一种是有人问,你再表述。如同有人到医院,他跟医生说他的病症是怎么样,你开了药他回去就能吃;还有一种是得了癌症的路人,你是要告诉他,他得了癌症,你可能会遭他打,为什么?
 
因为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病情。如何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真的生了病,然后真的要吃药,这是一个沟通技巧的问题,更是要观察时机,或者,说法者需要搭建一个与听法者之间沟通渠道、沟通桥梁的问题,而不能自说自话。后者对于我们说法者来讲,有更深的考验自己能力的地方。
 
谭锦燕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微信(微信号:18310056117)关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协助企业解除危机,达成管理、销售等目标!解开你的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 我们的电话15801296628
  • 我们的邮箱1467906644@qq.com
  • 商务合作QQ1467906644
  • 我们的微信号18310056117